ADVERTISING

古墓出土一把純金寶劍,重6公斤,專家卻說:旁邊的廢鐵價值更高

古墓出土一把純金寶劍,重6公斤,專家卻說:旁邊的廢鐵價值更高
2022-09-24 檢舉

《國語·齊語》中記載有:「美金以鑄劍戟,試諸狗馬;惡金以鑄鉏夷斤斸、試諸壤土。」

美金為銅,惡金為鐵,用途各異,工藝要求,后者更甚。秦漢之前,

青銅多見,鐵器普及,青銅漸少,不受重用。

 

眾所周知,會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類進化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,

使用工具可以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便捷,同時還可以彌補人類在生理方面的不足。

從最早的石器到青銅器,再到鐵器,直到今天各種高科技工具層出不窮,

工具的發展過程,是人類不斷進步的體現。

 

如果在古墓中發現一尊青銅器,毫無疑問,它絕對價值連城。青銅器多出現于商周與春秋戰國時期,

之后便慢慢退出歷史舞臺,出土的青銅器大多制造于兩千年前。

相反,如果在古墓中發現鐵器,其價值則不會過高,和青銅器有天壤之別。

 

 

不過,在我國陜西地區曾出現這樣有趣的一幕,考古學家于古墓中發現一把純金寶劍,

足足有十多斤重,單單按照黃金價格估算,其價值都不低,

更別說還是一件來自千年之前的古物。可當幾位考古學家看到黃金寶劍一旁的廢鐵,

卻直言廢鐵的價值更高,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?

 

上個世紀九十年代,考古隊在我國陜西地區發現了一座春秋后期的古墓,但他們并不興奮,

反而滿臉憂愁。因為當專家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之后,發現古墓周圍存在盜洞,

說明古墓早已被盜墓賊光顧,內部的陪葬品估計已被盜走,對考古活動來說,無疑增添了更多困難。

但挖掘行動還是要繼續,他們只能寄希望于地下陪葬品沒有被盜盡。

隨著土層被慢慢移去,眼前的一幕令考古隊員重拾信心,他們看到盜洞僅連通到墓穴側墓室,并未進入主墓室。

看來墓主人在設計墓室時有預防盜墓賊,用障眼法迷惑盜墓之人,而真正的主墓室卻隱藏在隔層之下。

 

隨后考古隊員立即進入主墓室,相信墓中的畫面足以令他們終身難忘,

只見上百件黃金器物堆積在一起,用手電照去,黃金器物反射的光芒令幾人都無法睜眼,

墓室瞬間變得金光閃閃。此時,專家們不由感嘆,幸好盜墓賊沒有找到主墓室,

否則如此多珍貴文物一旦流失,對國家之損失不可估量。

考古隊的隊員開始整理那些黃金器物,種類多樣,既有裝飾品,也有日常用品,

可見墓主人生前為貴族或為王室成員。在眾多陪葬品中,有一件古物吸引了眾多專家的目光,

那是一把純黃金打造的短劍,重約6公斤,劍柄處使用鏤空工藝,鑲嵌有多種寶石,

應該是象征墓主人的權力之物,實用作用不大。

 

接著在墓室一側,專家們發現一堆黑色金屬,像是鐵器生銹后的樣子。

剛開始,在場的工作人員也不敢確定,直到對該物體進行科學檢測之后,

才確定正是金柄鐵劍,樣式同那把黃金短劍相似,只不過受腐蝕比較嚴重。

 

該古墓出現于春秋時期,距今已有兩千多年,黃金不易腐蝕,但鐵器在潮濕陰暗的墓室中極容易生銹,

導致其有所變形,專家們在第一時間發現它后才不敢確定。那麼一把已經生銹的鐵劍為何會比黃金寶劍更有價值,

很明顯鐵本沒有黃金值錢,專家說出那句話的依據又是什麼呢?

 

 

 

這是因為在兩千年前,古人還沒有完全掌握冶煉金屬的技巧,只能鍛造工藝要求簡單的青銅器,

但青銅器成本較高,僅有上層貴族可以使用,平民百姓根本無權使用。

所以,古人需要冶煉一種更加廉價的金屬,便是鐵。

 

 

 

 

可相比青銅,鐵鑄造工藝更加復雜,不易鍛造。而這把金柄鐵劍的出現,

足以證明在春秋時期人們已經掌握一定的冶煉鐵器技巧,隨著時間的推移,

鐵器得以大規模鑄造,昂貴的青銅器便被人們逐漸棄用,漸漸退出歷史舞臺。

 

這把金柄鐵劍,對后世學者研究春秋時期古人冶鐵技術有重要意義,

其價值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物體本身,而是對一個時代,以及一種工藝技術有研究價值。

反觀黃金短劍則無此方面作用,研究價值相差巨大。

 

如今,人類社會先后經歷數次工業革命,科學技術在逐步提高,

人們日常所使用的工具也在不斷發生變化,向輕便、安全等方向發展,

高科技為人類生活帶來了更多便捷,并且會繼續提高,相信大家的生活質量也會隨之提高。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