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VERTISING

一個人最好的生活態度:不焦慮,不著急

一個人最好的生活態度:不焦慮,不著急
value101 2019-08-14 檢舉

一個人最好的生活態度:不焦慮,不著急

最早知道汪曾祺,源於曾經學過的一篇課文——《端午的鴨蛋》。經過汪老先生生動細膩的描述,原本平淡無奇的紅油鴨蛋從此成了語文課本中關於美食的最佳回憶:

"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。蛋白柔嫩,不似別處的髮乾、髮粉,入口如嚼石灰。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。

鴨蛋的吃法,如袁子才所說,帶殼切開,是一種,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。

平常食用,一般都是敲破"空頭"用筷子挖著吃。筷子頭一紮下去,吱——紅油就冒出來了。"

這篇文章,讓我記住了汪老先生,也深深記住了汪老先生的家鄉高郵--一個盛產雙黃鹹鴨蛋的地方。

汪曾祺先生是當代著名的散文家,又是美食家,同時更是生活哲學家,他的身上有一種文人雅士的閒適、恬淡和從容,被譽為"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"。

一個人最好的生活態度:不焦慮,不著急

他筆下的文字平淡質樸,卻韻味悠長,字裡行間處處透著對著生活的熱愛,充滿了生活情趣。馮唐將其評價為,"明末小品式的文字,閱讀時開窗就能聞見江南的荷香。"

這本《不要著急》收錄了汪曾祺45篇散文,涵蓋了其幼年成長、青年求學、寫作心得等多方面的內容。每個故事都如話家常般娓娓道來,生動有趣,是了解汪老先生作品風格及人生態度不可錯過的佳作。

01.

汪曾祺與父親

汪曾祺出生在一個舊式地主家庭,母親在他三歲那年就因病去世了,父親汪菊生多才多藝,是當地有名的畫家,擅長多種樂器,練過武術,還是體操運動員和足球健將。

這樣的父親,即便是在今天,也已經夠酷的了!更何況是在100年前。

汪曾祺多次在書中寫道:"我的父親是我見過的最聰明的人。"

汪菊生不同於傳統文化中嚴肅刻板的父親形象,相反,他尤其喜歡親近子女,時常一起玩鬧,被稱為"孩子王"。

有一次,父親汪菊生曾用琴弦製作出蜈蚣風箏,然後帶著年幼的汪曾祺和兄弟姊妹一起去麥田裡放風箏,看著風箏飛得又高又穩,那是他童年最美好的回憶。

更難得的是,成長於舊社會的汪菊生還是個少見的民主通達之人,個性隨和,講究平等待人,即使是和自己的孩子。

汪曾祺十幾歲的時候,就和父親坐在一起喝酒,就連17歲那年寫信追女孩,父親都會在一旁給他瞎出主意。汪菊生形容他們的關係是"多年父子成兄弟。"

父親的性格和為人處世的態度,深深影響了汪曾祺的家庭觀念。

他曾說,"一個現代化的、充滿人情味的家庭,首先必須做到'沒大沒小'。父母叫人敬畏,兒女'筆管條直',最沒有意思。"

一個人最好的生活態度:不焦慮,不著急

在他的家裡,全家老少都稱他"老頭兒",老婆施松卿這麼叫,三個兒女這麼叫,連小孫女和外孫女也這麼叫。

而父親對生活的熱愛,更影響了汪曾祺的生活態度。

他在書中寫道,

"人活著,就得有點興致。"

下放的那幾年,寫字畫畫的手變成了種地的手,但他從不曾哀怨。

有一次,在噴農藥的過程中,他發現"波爾多液"竟然是很好看的天藍色,開心得像個孩子。

在壩上工作時,偶然採到一顆大蘑菇,他為能帶回北京給家人做一碗湯而激動不已。

在馬鈴薯研究站,早上起來,到馬鈴薯地掐一把花、幾隻葉子,回到屋裡,插在玻璃杯上,開始對著畫。到了晚上,就盡情讀書。

平淡乏味的日子,他卻過得有滋有味,如神仙般快活。

一個人最好的生活態度:不焦慮,不著急

這樣的生活態度幾乎貫穿了他的一生。後來,日子安定之後,他每天寫字,畫畫,興致來了就給家人做飯,生活得怡然自得。

不論是在浩劫年代,還是在安穩歲月,他都很少愁眉苦臉,總會想辦法找點樂子。這樣的汪老先生,真是有趣、可愛、又可敬!

02.

汪曾祺與沈從文

一個人最好的生活態度:不焦慮,不著急

1939年,汪曾祺考入西南聯大中文系,成為沈從文的學生,他的才華也得到了沈從文的欣賞。

關於沈從文對自己在文學創作上的影響,汪曾祺在書中提到了兩句話,第一句話是沈從文在課上常講的:小說創作要貼到人物來寫。

所謂貼到人物來寫,有三層含義。

一是小說是寫人物的。 所以,人物是主導,其次為派生。作者要熱愛自己所創作的人物,對他們要有帶抒情意味的同情心。

二是作者要和人物站在一起,以人物的哀樂為自己的哀樂。 這樣寫出來的作品才如行雲流水般順暢、自然,能夠打動人。

三是人物以外的其它的東西都是附屬於人物的。 其中的環境和對話都要緊密圍繞人物來寫,符合人物的身份,不能僅憑作者自己想當然。

汪曾祺舉了一個例子。有一次,他寫了一篇文章,自以為用詞精妙,對話高明,結果卻被沈從文批評是"兩個聰明的腦殼在打架"。

汪曾祺從此意識到:文學創作並不是作者寫作技巧的炫技,而要力求故事的質樸和人物的真實,要符合現實生活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

或許你也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