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VERTISING

認知層次不同的人,是很難溝通的

認知層次不同的人,是很難溝通的
value101 2019-08-14 檢舉

抖音看到這麼一段話:

問:帶女朋友去吃飯,遇到流氓向她吹口哨怎麼辦?

答:你若年輕,就應該上去揍他。

若是過了那個年紀,就應該努力掙錢,帶她去高檔餐廳吃飯,那裡沒有流氓。

玩笑般的測試題,透露出了一個思考:

我們的思維,存在差異。不是所有人都會想到「揍他」之外的答案。

思維差異,通常源於你的認知差異。工作中你常常會發現,認知層次不同的人,都是很難溝通的。

1

我們所知甚少

工作這麼多年,每週總要面試十來個求職者。每次面對不同行業背景的他們,總感覺自己知之甚少。

都說互聯網下信息大爆炸,我們知道的比以前多。可想一想,好像也不全對。

信息獲取的渠道多了,接收到的信息自然就多了。但這不代表,我們知道的就多了。我們知道的比想像的要少。

舉個最簡單的例子:你知道拉鍊,但你說不清它的工作原理。

就連領導和員工天天在一起,也會發生類似的事情。

工作方案交上去了,領導百般不滿意,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方案,結果還是被領導懟:我說了這麼多次,為什麼你就是聽不懂?

認知層次不同的人,是很難溝通的

很多時候,我們都以為事情很簡單,表達很清晰,可這種簡單清晰,都是在自我認知的水平上所做的理解。

這種理解,和對方期望的,可能就存在著差距。於是交付的結果,得不到對方滿意,也是可以預見的。

可是,我們自己卻覺得自己真的知道很多。

2

群體思維

為什麼我們感覺自己知道的越來越多?

因為我們很少獨立思考,而是以群體為單位來思考。

比如企業工作細分,種類繁多,我們以為自己對公司整體都很了解。這種了解就是以企業為單位來做的群體思考。

最簡單的反證就是:你根本說不清,除你崗位之外,另外的任何一個崗位,究竟具體做些什麼。

我們每個人對世界的了解其實少之又少;而且隨著歷史的發展,甚至更少了。我們以為自己懂得的知識比前人更多;但實際就個人而言,我們所知並不比過去多多少。

幾乎所有的「知道」,都有賴於外界的專業知識。而我們之所以認為自己懂得很多,就是因為我們把存在於他人大腦中的知識,也當成了自己的。

這一點也存在著弊端,有些群體思維本身就是錯的。

認知層次不同的人,是很難溝通的

比如「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」,本意是「人如果不修為自己的德行,那麼就會為天地所不容」。而不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「做人自私自利,就不會有好報」。

3

認知半徑

我們自己真正懂得的知識,構成了我們的認知半徑。認知半徑的不同,導致我們對事務的理解會不一樣。理解不同,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思維差異,或者稱之為眼界。

這也是為什麼,經常會發生你的善意,卻被對方當成惡意這種情況。因為對方和你並不在一個「頻道」,你說的對方理解不來。

準確的說,不是理解不來,而是理解「有差異」。 因為一件事說出來或做出來,一定會給人一種表象,這種表現就是他自己的理解。

好比,你說讀書非常有用,但對方覺得一點用也沒有,並且會舉出反面的例子來證明他的觀點。這就是你倆對讀書的理解不同。你們的認知半徑,對讀書並沒有多少的「交集」。

值得一提的是:認知半徑和思維能力並不等同。前者只是對後者有很大的影響。

考98和100分,認知是沒有多少差別的。2分的差異在於思維差異,我能將知識點聯繫起來,但你辦不到。

4

社會構建理論

既然認知半徑會決定我們對事物的看法,那是不是擴大認知半徑,就可以實現「同頻」呢?按理說,會出現這麼一個結論。

但為什麼,對很多同樣的信息元素構成的事物,依舊會出現不同的觀點?是因為,現實是「多重的」,人們關注什麼,什麼就會成為他們的現實。這就是著名的「社會構建理論」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

或許你也喜歡